面議
面議
品牌左旋肉堿 |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 最后更新2020-09-28 09:32 |
左旋肉堿25kg |
左旋肉堿是一種自然存在的物質,其化學結構與氨基酸非常相似。動物體內左旋肉堿的主要生物功能是幫助進行旨在提供能量的脂肪分解。由于其在能量代謝中起關鍵作用,左旋肉堿的充分供給,可優化動物性能,生命力、生長力與繁殖能力增強,并開發其遺傳潛力。
對集約化養殖的豬進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飼料中添加左旋肉堿,對豬的生產性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水產中的應用現狀
5.1 提高生長速度,降低飼料系數
水產動物自身能在肝臟等組織中合成L-肉堿,但在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模式下,水產動物自身合成的L-肉堿遠遠不能夠滿足其快速生長的需要,因此有可能造成魚體脂肪代謝阻礙,食量減少,運動減弱,成活率降低。另外,大多成年動物均可通過賴氨酸和甲硫氨酸合成L-肉堿。成年動物可通過自身合成而滿足機體的正常生理要求,但在幼體階段則因體內L-肉堿的合成效率低(合成效率僅為成年動物的15-20%),所以幼齡動物出現L-肉堿缺乏的可能性最大。
石軍等對團頭魴稚魚的研究中發現,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L-肉堿,其增重率提高27.32%,餌料系數降低20%。許民強等對日本鰻鱺的研究中發現,飼料中添加100mg/kg的L-肉堿,其絕對增重率增加68%,餌料系數下降8%。張為民等在用L-肉堿對美洲鰻鱺生長性能的影響研究中發現,飼料中添加100mg/kg的L-肉堿時,試驗組比對照組的絕對增重提高23.06%,料肉比下降8.03%,而且發現L-肉堿提高了美洲鰻鱺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減少了水中氨氮的含量。錢國英報道,在中華鱉幼鱉飼料中添加0.01%試驗組增重超過對照組13.8%。劉萬涵等研究發現L-肉堿能明顯提高蝦類的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餌料系數。Schuhmacher等報道L-肉堿能使虹鱒生長速度提高44%,飼料轉化效率提高8%,并有節約飼料賴氨酸的效果。Fucxen等在鯉魚的飼料中添加200、400、600mg/kg的L-肉堿,結果表明,添加400、600mg/kg的L-肉堿能加快魚的生長速度,提高能量利用率30%。Becker等和Jayaprakas等在羅非魚飼料中添加L-肉堿能顯著提高生長率和飼料消化率。
5.2 改善魚肉品質
L-肉堿的合成需要消耗體內賴氨酸和蛋氨酸兩種魚類生長的第一和第二位限制性氨基酸,況且許多學者研究表明添加外源性游離氨基酸又不能被同步吸收,這樣就會加大體內氨基酸的不平衡,從而影響體內氨基酸的合成,部分氨基酸將被氧化,浪費了蛋白質資源。L-肉堿與蛋氨酸、甜菜堿和膽堿一起構成動物體內的甲基循環,蛋氨酸通過甲基循環的途徑生成L-肉堿。通過外源肉堿的作用,可以減少動物體內賴氨酸和蛋氨酸用于合成L-肉堿的消耗,反饋抑制體內肉堿合成過程中的關鍵酶的活性,減少L-肉堿的生物合成,從而減少飼料中賴氨酸和蛋氨酸的消耗,是更多的蛋白用于生長,既節約了飼料中的蛋白資源,又提高了水產動物肉質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含量,相對降低脂肪含量,進一步改善肉質效果。薛飛研究發現在魚飼料中添加100mg/kg的L-肉堿后,機體將不再消耗蛋氨酸和賴氨酸來合成L-肉堿,相當于間接添加了這兩種必需氨基酸,從而使飼料中氨基酸得以平衡。
在鯉魚的研究中,張東鳴等在不同蛋白水平(28%、32%、36%)飼料中分別添加0、50、100、200、250mg/kg的L-肉堿,發現150mg/kg組的肌肉粗蛋白質含量增加了3.13%,肌肉粗脂肪含量降低了11.45%。Burtle等報道,在飼料中添加100mg/kgL-肉堿能明顯減少斑點叉尾鮰肌肉、肝臟及內臟中脂肪含量,增加體蛋白含量。在大洋鮭魚的研究中,Ji Hong等、Froyland L等報道飼料中添加L-肉堿,減少了體脂肪含量,增加了體組織中蛋白質含量及蛋白質與脂肪的比例。Santulli A等報道L-肉堿在提高狼鱸生長的同時,也能顯著降低體組織脂肪的含量。因此在飼料中添加L-肉堿能節約氨基酸,也就起到了節約蛋白質資源的作用。
5.3 提高魚類的繁殖率
L-肉堿在魚類的繁殖季節對雄體的精子有粗成熟作用,正常情況下,精子中L-肉堿的含量同精子的成活率、活力及密度呈正相關。研究表明,在魚類的繁殖季節,每天應在雄魚的飼料中添加不少于200mg/kg的L-肉堿,以提高魚類的受精率。Marquis和Fritz發現精巢和精子中含有豐富的肉堿,并發現肉堿與精子的成熟密切相關,含有高濃度肉堿、乙酰肉堿和肉堿乙酰轉移酶的精子,能夠將丙酮酸轉化為乙酰CoA,從而進行三羧酸循環以維持活力。
¥14.00/米